找到相关内容446篇,用时3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王恩洋:《佛学通释》上卷(1)

    ,齐之以礼。省刑罚,薄赋敛。仁政仁声,不言而信。正其身而民自服。设居草野,则能清操励俗,以德润身。尊道以富,崇德以贵。不忮不求,无愧怍。身安心安,超然自得。于当来世,生人天中,寿命长远,资财充盈...心怀憎恚,多住苦故。  慢 慢者,恃已于他,高举为性。能障不慢,生苦为业。生苦者,谓若有慢,于有德,心不谦下。由此生死,轮转无穷,受诸苦故。  无明 无明者,于诸事理,迷暗为性。能障痴,一切难染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81664965.html
  • 太虚《中国佛教的复兴》第三章

    基督徒)所接触到的仅仅是一些愚昧的游僧,以为所有的佛教徒都是这种类型的,我们所投身于中的只是愚昧的迷信,根本算不上对宗教的探索。我们召开这次会议的活动,就是向你们说明这不是事实。”莱克尔特评论道:“...我们,有“英、、芬、法而自承为佛教徒者数人(中有艾香德)’。艾香德同挪威路德敦的传教者莱克尔特没什么两样,而后者在对一九二三年那次会议的记述中写道,他作了一次有关《约翰福音》的首次演讲。也许他选择这;...

    霍姆斯·维慈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25165140.html
  • 中国佛教的孝道思想

    不遵守传统礼制的问题,牟子认为这更不能光看表面形式了。《老子》说:“上,是以有德;下不失德,是以。”道德评价的高尚与否不能光看表面现象,注重本质不刻意追求形式,反而是最完美的。牟子继续说道...“孝养”、“孝敬”,这是佛教的“小孝”;以报父母恩、显亲扬名在世人看来是人生最大的孝,但在佛教中不过是“中孝”;佛教重视出世间法和出世之孝,即要以“道”报父母恩,以佛法开导父母,令父母接受佛法而一起...

    刘立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2365212.html
  • 六朝僧人的文学成就

    〈四月八日赞佛诗〉、〈咏八日诗三首〉、〈咏坏诗五首〉等作品。如〈咏怀诗五首〉之四:  闲邪托静室,寂寥虚且真。逸想流岩阿,朦胧望幽人。慨矣玄风济,  皎皎离染纯。时问道睡,行歌将何因。灵溪惊浪,四岳埃尘。  余将游其嵎,解驾辍飞轮。芳泉代甘醴,山果兼时珍。修林畅轻迹,  石宇庇微身。崇虚习本照,损无归昔神。暧暧烦情故,零零冲气新。  近非域中客,远非世外臣。憺怕为,孤哉自有邻。[4]  ...

    孙昌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1065630.html
  • 汉传佛教的丛林制度漫谈

    。师云:吾,争合劳于人,师即遍求作具不获,而亦忘食,故一日不作,一日不食言。”百丈禅师能被崇为一代巨匠,破原始僧伽不务生产,而立下自力更生的风范。由此可见他人格伟大的感召力了。丛林每有劳动,便由...摒除牵累,只许披粪扫衣,所以比丘行住坐卧所不适。减少物质生活至最低极限的作法有十种利益:“一、于三衣外求受疲苦;二、守护疲苦;三、所蓄物少;四、唯身所著为是;五、烟蕴戒行;六、行来累;七、身体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20466288.html
  • 马祖“大机大用”蠡测

    话尽山云海月情,依前不会还飞去。欲飞去,却把住:道!道!”(圆悟克勤前揭书引)汾阳善昭颂云:“野鸭飞空却问僧,要传祖印付心灯。应机虽对移动,才扭纲宗道可增。”(《汾阳禅师语录》)圆悟克勤颂云:“...就必然因人而异了。而且,由于众生宿昔所植德本不同,今生现行三业各异,其慧根浅深有差,他们相互之间、乃至每个个人在任何一个时空点(此即禅师们所谓“机缘”)悟入此境的方法都不能重复,佛教如果不能当机开出...

    冯焕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33966357.html
  • 茅蓬札记第三辑 圆因法师著

    良药   悯济人穷,虽分文升合,亦是福田。   乐与人善,即只字片言,皆为良药。   115.积善施恩勿求回报   积善,而望报于天者,福。   施恩,而求于人者,。   116.毋...克己工夫。   134.至诚妄   下手处是自强不息,   成就处是至诚妄。   135.进德修业要有恒   一番觉悟,一番长进,   进道入,莫要于有恒。   136.不怕千万事...

    圆因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61166528.html
  • 僧尼受戒制度古今谈

    弟子智首,慨当时“五部混而未分,二见纷其交杂,海内受戒,并诵法正(即昙)之文,至于行护随相,多委师资相袭,缓急任其去取,轻重互成截断,首乃衍慨披括,商略古今,著《五部区分钞》二十一卷。”智首之弟子...!时见传戒之人不知授予何物,求受之人,亦不知所受者何?结果,虽名传戒,实戒可传,聚散匆匆,形同儿戏!因不揣浅陋,拟就僧尼受戒制度的一些问题,谈点个人认识,期与诸大德共勉之!  二、戒律的由来与分派 ...

    学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3567641.html
  • 试论传统文化中的禅精神

    于道,从的人当然同于。偏离这些的人,当然是失道失德。而得道者,道自然亦乐于得到他;有德者,德亦自然乐于亲近他。失去这一切的,无道便是他的结果。所以诚信不足,就会不被他信。  所谓能了解别人的,...(苏啸雷先生《宇宙疑谜发展史》中所述:  “地论师”,以一切众生万物皆依地得生,因计地为万有之真因,供养地者当解脱。  “水论师”,计水能生万物,应为供养。水是万物根本。水能生有命、命一切物,水能...

    沈诗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1367832.html
  • 云楼佛教艺交杂录(上)

    龙按:傍,「底本」  作惕】通禹计。  素湍风激,赤城霞曳。仁智肥逊,山林亏蔽。  无言不酬,既符声响。不报,有均景象。  初卜庵萝,归诚恋仰。显允光师,久要长往。  非嫩若昧,镜形加曩。寺号国清,...大本」)。兹为便於同道朋好参考起见,始特拨冗将其合予校订如次。尚祈八表方家,不吝惠锡指正。  无量义经序  荆州隐土刘蚪【龙按:蚪,「大本」作虬。又  按:自荆至作,「底本」。】  无量义经者,取其...

    陈祚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3267972.html